
威尼斯本島空照圖 |
威尼斯位於義大利的東北方,
是由數百個分布在潟湖上的島嶼所連結而成的水上都市,
都市的輪廓像極了一隻在海灣中活跳跳的魚兒,
連接義大利本島的是細長的鐵路,
在地圖上看起來像是一條勾著威尼斯這條魚的魚線,
〈所以說,威尼斯事實上是被義大利釣起來的大魚囉!〉 |
威尼斯本島上有超過150條運河,其中以S型貫穿城市的大運河最為顯眼,
而連接各島的橋更是多達400多座,
島上除了在火車站旁的停車場外,其他地方完全看不到「車子」這種東西,
生活在其中的居民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自己的雙腳與小船,
我當時就在想:
我們在台灣常常說有些人「吃過豬肉卻沒看過豬走路」,
但這裡應該是:「常在電視上看見汽車,卻沒看過汽車在路上跑」,
從小在威尼斯土生土長的小孩,搞不好真的沒看過真的車子哩!

|

載怪手的工作船 |

收垃圾的垃圾船 |

運送貨物的貨船 |

|

位於火車站前的橋,看就知道要扛著行李走過可是一件很費力的事 |
我們計畫在威尼斯待兩天半,住的是公寓,
在前一天電話聯絡時得知,
負責接待的仲介要中午之後才開始上班(真好命阿!),
所以雖然前一天從Bari搭夜車到威尼斯時才早上七點多,
卻只能先把行李寄放在火車站裡再去市區逛逛,
大約下午再回到火車站打電話給仲介,
接電話的人口音有點怪,
不過我這個菜英文還是勉強的聽出了跟他見面的地點,
接著便到火車站對面的鞋店門口等他前來,
基本上我是不知道他們的辦公室在哪裡啦,
但我們在鞋店前苦等了一段時間,
還一度懷疑是我打電話跟他約時間時聽錯了時間地點,
再等了快20分鐘,終於來了一位穿的很隨性的小姐,
在很隨性的跟我們打完招呼後,
便帶領著我們往公寓的方向移動,
說實在話,公寓離火車站滿近的,但要走過兩座橋,
在這裡抬著行李過兩座橋真的很累人... |

公寓位於運河旁的小巷之中,
公寓只有一樓,內部是樓中樓,裝潢得很有度假小木屋的感覺,
一樓有一間雙人房,樓中樓則有三張單人床,基本上還算不錯啦! |
要在威尼斯走透透,除了靠自己的雙腳及耐力,
還得要有超人般的方向感,才能在錯綜複雜的水道巷弄中找到目標,
有人說過沒在威尼斯迷路就不算來過了,這點我可是深表贊同!
除了走路,也可利用便捷的水上交通工具,
這裡的水上交通工具大概分三種:
一種是會有帥氣的船夫為你服務的岡多拉(Gondola),

你可以搭乘這種充滿特色的小船沿途欣賞運河景致,
但是這一趟浪漫的水上之旅可不太便宜,
計價是以船為單位,一艘船的價格大概是80歐/小時,一次最多可載6個人,
至於值不值得就先衡量自己的荷包囉!
第二種是搭乘水上計程車,
雖然沒有漂亮的小船,
但可以穿梭在大小運河,帶你到想去的地方,適合趕時間及行李較多的人~
第三種則是搭乘水上巴士(Vapoletto),

便宜、班次多,只是搭的人也多,
比起路上的公共汽車還要來的晃一點,但是至少不會塞車~
想省錢有時又想少走點路的我們當然就選擇這個囉!
不過就如同一般的公車一樣,這些船有不同的編號及路線,上船前可要看清楚喔!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威尼斯的船伕在當地是備受尊敬的職業,
甚至在當地還有販賣船伕寫真集的月曆,
船伕們平時穿著黑白或紅白相間的制服為遊客們服務,
不過要在威尼斯當船夫可不是件容易的事,
據說除了要經過400個小時的受訓,還得通過游泳、當地歷史、法律及英語的考試,
最重要的,還必須要是道地的威尼斯人,
在過去的九世紀,都是由男性掌舵,
一直到今年(2009)才有首位的女性船伕出現~

|
威尼斯最著名的雷雅托橋:它的歷史可追朔到13世紀,
是當時大運河上的第一座橋,原本是木造的掀起式橋,在16世紀才改建成現在的模樣

|
 |
 |
 |
 |
 |
|
威尼斯的面具嘉年華大概是在每年的二月份,是世界最出名的嘉年華之一,
雖然現在在街上看不到戴著面具的人,在街上還是處處看到販賣面具的相關商品~
小的面具大概要2~5歐左右,雖然不貴,但質感不是很好,
漂亮一點的手工面具雖然讓人愛不釋手,但可就價值不斐了,
來之前還想帶一個回台灣做紀念,但到了現場看到價錢真的沒那勇氣買下去...XD

|
 |
 |
 |
 |
 |
 |
建於13世紀的哥德式教堂─聖方濟會榮耀聖母教堂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在繁華的城市角落還是有過得很辛苦的人們...
.JPG) |
在威尼斯鑽了一堆小巷弄之後, 當一踏進聖馬可廣場(Piazza
San Marco)時瞬間會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,
但這樣的遼闊感很快就會淹沒在成群的遊客及鴿子裡...

|
 |
 |
 |
 |
 |
 |
 |

順帶一提,在聖馬可廣場餵鴿子可是被禁止的事喔! |
 |

想避開人潮、在聖馬可廣場上好好的參觀,可早一點來~ |

想避開人潮、在聖馬可廣場上好好的參觀,可早一點來~ |
 |
 |
 |
在廣場附近看到人群聚集最多的地方
就知道是聖馬可教堂(Basilica
San Marco)了,
聖馬可教堂建於9世紀,是廣場中最熱門的景點,
進去教堂裡面規定非常多,除了不能拍照外,
比較特別的是連較大的背包都不能背,
有背包包的遊客都必須先拿到附近的寄放處寄放(免費的)~
教堂內從地板到天花板都是相當精巧的鑲嵌畫作,
用金箔貼成的壁畫更是把整個教堂點綴的金碧輝煌,
讓人眼花撩亂、嘆為觀止,
(由於裡面不准拍照,我也乖乖的遵守規定,
所以上述部份就請大家發揮點想像力吧!XD) |

這是入口處上方的壁畫,色彩相當華麗,裡面當然就更不用說了 |
走到教堂二樓的戶外平台可以瞭望整個廣場,是教堂中唯一可以拍照的地方
 |
 |
 |
 |
 |
廣場上佇立的磚紅色鐘樓高達近百公尺,是廣場上最明顯的地標,
鐘樓建於15世紀,內部可以搭乘電梯直升塔頂,真是佛心來的 !
上了塔頂後可瞭望對岸的聖喬治˙馬喬雷島,視野相當好,
當天我們上塔時是周六傍晚,正好是當地居民放鬆的時候,
整個海面擠滿了大大小小的遊艇,只見一堆人在遊艇上狂歡熱舞喝酒聊天,好不熱鬧!
也讓我們見識到了當地特有的狂歡方式~

|
_small.JPG) |
 |
聖馬可廣場的另一頭與小廣場連成L型,
剛到的時候我都一直以為靠海的小廣場才是聖馬可廣場,
直到看了地圖才恍然大悟,原來聖馬可廣場並沒有靠海呀!
不過,大家口中常?的聖馬可廣場,往往都把小廣場都涵蓋在內了~
看了下面的Google地圖應該就可以更清楚囉!

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|
沿著海邊走一小段就可看到這座著名的嘆息橋,
當年囚犯們到法庭審訊時總要被迫走過它,審訊後還要穿過它再回到牢房,
犯人經過時往往發出嘆息聲,因此而得名,
不過在廣告的包覆之下,實在感受不到那哀愁的氣氛...

|
在威尼斯的這三天,我們每天都會來到聖馬可廣場附近晃晃,
(就跟到布拉格每天一定要走一趟查理大橋一樣:P)
某天的黃昏忽然天氣從艷陽天瞬間轉為狂風暴雨,
在廣場的遊客與攤販紛紛走避至廣場旁的屋簷下,
頓時,廣場變得空無一人...
隨著一陣陣狂風,
廣場上便開始看到隨風飛舞的紀念品與雨具與冒雨追出去的強人,
這場驟雨雖然來得突然,但也去得快,
才過十多分鐘,天邊便看見陽光乍現,轉眼又恢復宜人的好天氣,
這場十多分鐘雨是我們在義大利19天中遇到的唯一一場雨,
但也感謝這場雨,讓我們欣賞到了威尼斯雨後天青的美麗...

|
_small.JPG) |
 |
 |
 |
 |
 |
位於威尼斯本島對面的 正對著聖馬可廣場的就是聖喬治˙馬喬雷島,
這座島並沒有道路或橋與其他的島連接,只能坐水上巴士前往,
島上的地標聖喬治˙馬喬雷教堂也可以登頂,
就如同它對面聖馬可廣場上的鐘樓,教堂內部也有電梯,
登上教堂頂端可瞭望聖馬可廣場,視野也是超讚的!

|
 |
 |
 |
 |
離開聖喬治˙馬喬雷島,搭上水上巴士再坐個2站就可以抵達位於隔壁小島上的雷登特雷教堂~
↓威尼斯的路好亂,還是再畫個地圖吧!

|
 |
雷登特雷教堂前面的這座橋大概是威尼斯最長的橋吧
(Google地圖裡看不到,大概是之後才蓋的)!
跟其他橋最大的不同是,
橋支撐的部分是一塊塊像船的浮板,
走起來搖搖晃晃的很像吊橋 |
 |
 |
位於三角形半島的頂端有個讓人會心一笑的可愛街頭藝術品
在這邊也學到了:保護藝術品最好的辦法就是派一位警察時時守在旁邊,這下看誰敢越雷池一步!

|
 |
 |
 |

安康聖母教堂 |
 |